云南姚安:现代化灌区浇出“幸福花”
掌上时报讯(赵永忠)“世界花卉看云南,云南好花在姚安”。这句话如今在姚安有了新底气。2025年9月15日清晨,在姚安花卉基地,滴灌管道精准地将甘露送入玫瑰根部,花农们麻利地将鲜花采摘、剪切、捆扎。这批还带着露珠的10万枝高品质鲜切花,几小时后就会出现在姚安国际花卉拍卖中心,踏上前往欧亚市场的旅程——这是姚安首批向国际市场输的送鲜切花。
眼前这幅水润花开的喜人画卷,背后是姚安以现代化灌区建设为抓手,创新投资机制,破解发展瓶颈、绘就乡村振兴图景的生动写照。2023年5月,蜻蛉河大型灌区入选全国第一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两年来,姚安锚定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让每一滴水都转化为发展动能,催生出年产值18亿元的鲜花产业,走出了一条 “以水兴农、以水富民” 的特色之路。
素有“滇中粮仓・鱼米之乡”美誉的姚安,水资源并不丰富。受地形地貌限制,姚安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800毫米,一直是制约该县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姚安县水务局创新提出“1274”改革思路:围绕“节水兴农”一个中心,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资本协同”两手发力;建立初始水权分配、农业水价形成、社会资本参与等七项机制,聚力破解难题,纵深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走深走实;最终实现“降本增效显活力,产能价值双提升,水利效能新突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四个目标。
改革要改到实处,更要改在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科学分配水权,合理确定水价。姚安县水务局工作人员经过实地调查,将全县16.83万亩农田灌溉用水总量科学分配到村、到户,累计发放123个用水权证。同时创新建立“支部+合作社+用水户”管理模式,将5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让农民真正成为管水治水的主人。
“在定价上,姚安县不搞简单涨价,而是探索构建了“用水交水费、种粮有补贴、节水有奖励、超额累加价”的农业用水激励约束制度,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水价稳中有降,高附加值经济作物水价合理调整,实行差别水价,让群众用‘明白水’、交‘明白费’。”姚安县水务局局长周吉才说道。
在姚安蜻蛉河现代化灌区信息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田间取水基站的运行数据。指尖轻点鼠标,百里之外闸门的开合、流量的变化一目了然。
蜻蛉河大型灌区是姚安县农业灌溉用水“数据库”,为全县农业用水定额制(修)订、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数据支撑。227处配套计量设施、1999个田间取水基站(计量设施)以及农业节水灌溉智能测报系统详细记录下田块面积、作物名称、每次灌水量等,并将数据实时上传到数据库,通过后台分析,得出精准的灌溉定额数据,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智慧科学管水,姚安县节水高效成效显著。全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提升至9.23万亩,年节水量超过800万立方米。
“以前大水漫灌,费水费工,现在刷卡取水,省下的水和时间我能多种几亩花,收入也增加了。”栋川镇地角村委会的种花大户周立建站在新建的取水设施前感慨道。
姚安县还不断完善节水奖励机制,让节水主体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我们花卉企业是用水大户,水价改革倒逼企业节水减排。通过节水,我们企业每年还能获得6~7万元的节水奖励”。姚安云秀花卉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陈思妍说道。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兑现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141.98万元,覆盖用水户7239户,用水企业124个。
水活产业,花开幸福路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瓶颈的突破,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打开了空间。“鲜花是‘水敏感’产业,缺水不行,水质不好也不行。”入驻姚安的花语花卉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稳定的供水和水质保障,是他们选择姚安的重要原因。
好水润好花。姚安县花卉产业快速崛起,31家花卉企业入驻,种植面积2.1万亩,年产鲜切花数量达10亿枝,综合产值18亿元。全省第二大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在此落户,“姚安花卉”正成为“亚洲花都”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姚安将节水减排融入灌区建设全过程,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目前,蜻蛉河沿线“5万亩绿色优质粮油基地、5万亩优质烟基地,福禄大道沿线2万亩‘无土化’花卉基地”的产业结构和品种布局初步形成,推动了全县农业向绿色化转型。
从“靠天吃饭”到“旱涝保收”,从单一灌溉到“水安全﹢产业安全﹢生态安全”协同发展,姚安的每一步跨越,都印证着治水兴水理念的迭代升级。
“目前,姚安县累计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17.09万亩。我们不仅要建好‘物理水网’,更要织密‘数字水网’,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价值,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到2035年,姚安县将全面建立总量控制、水权明晰、权责明确、交易规范、精准调度、高效利用的农业节水增效制度体系,为姚安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水支撑。”姚安县水务局三级主任科员赵家德语气坚定地说。
图/文:周吉才 赵家德 刘姿琳
姚安花卉企业,工人正在流水线作业剪切鲜花
眼前这幅水润花开的喜人画卷,背后是姚安以现代化灌区建设为抓手,创新投资机制,破解发展瓶颈、绘就乡村振兴图景的生动写照。2023年5月,蜻蛉河大型灌区入选全国第一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两年来,姚安锚定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让每一滴水都转化为发展动能,催生出年产值18亿元的鲜花产业,走出了一条 “以水兴农、以水富民” 的特色之路。
“1274”改革思路,激活一池春水
素有“滇中粮仓・鱼米之乡”美誉的姚安,水资源并不丰富。受地形地貌限制,姚安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800毫米,一直是制约该县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姚安县水务局创新提出“1274”改革思路:围绕“节水兴农”一个中心,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资本协同”两手发力;建立初始水权分配、农业水价形成、社会资本参与等七项机制,聚力破解难题,纵深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走深走实;最终实现“降本增效显活力,产能价值双提升,水利效能新突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四个目标。
2024年9月25日,姚安县召开第二轮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调整方案听证会
改革要改到实处,更要改在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科学分配水权,合理确定水价。姚安县水务局工作人员经过实地调查,将全县16.83万亩农田灌溉用水总量科学分配到村、到户,累计发放123个用水权证。同时创新建立“支部+合作社+用水户”管理模式,将5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让农民真正成为管水治水的主人。
“在定价上,姚安县不搞简单涨价,而是探索构建了“用水交水费、种粮有补贴、节水有奖励、超额累加价”的农业用水激励约束制度,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水价稳中有降,高附加值经济作物水价合理调整,实行差别水价,让群众用‘明白水’、交‘明白费’。”姚安县水务局局长周吉才说道。
智慧管水:灌溉更精准,节水能变现
在姚安蜻蛉河现代化灌区信息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田间取水基站的运行数据。指尖轻点鼠标,百里之外闸门的开合、流量的变化一目了然。
蜻蛉河大型灌区是姚安县农业灌溉用水“数据库”,为全县农业用水定额制(修)订、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数据支撑。227处配套计量设施、1999个田间取水基站(计量设施)以及农业节水灌溉智能测报系统详细记录下田块面积、作物名称、每次灌水量等,并将数据实时上传到数据库,通过后台分析,得出精准的灌溉定额数据,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智慧科学管水,姚安县节水高效成效显著。全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提升至9.23万亩,年节水量超过800万立方米。
姚安“无土化”栽培花卉基地自动化节水灌溉设施
“以前大水漫灌,费水费工,现在刷卡取水,省下的水和时间我能多种几亩花,收入也增加了。”栋川镇地角村委会的种花大户周立建站在新建的取水设施前感慨道。
姚安县还不断完善节水奖励机制,让节水主体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我们花卉企业是用水大户,水价改革倒逼企业节水减排。通过节水,我们企业每年还能获得6~7万元的节水奖励”。姚安云秀花卉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陈思妍说道。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兑现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141.98万元,覆盖用水户7239户,用水企业124个。
水活产业,花开幸福路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瓶颈的突破,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打开了空间。“鲜花是‘水敏感’产业,缺水不行,水质不好也不行。”入驻姚安的花语花卉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稳定的供水和水质保障,是他们选择姚安的重要原因。
姚安花卉产业园
好水润好花。姚安县花卉产业快速崛起,31家花卉企业入驻,种植面积2.1万亩,年产鲜切花数量达10亿枝,综合产值18亿元。全省第二大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在此落户,“姚安花卉”正成为“亚洲花都”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姚安将节水减排融入灌区建设全过程,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目前,蜻蛉河沿线“5万亩绿色优质粮油基地、5万亩优质烟基地,福禄大道沿线2万亩‘无土化’花卉基地”的产业结构和品种布局初步形成,推动了全县农业向绿色化转型。
姚安坝子航拍
从“靠天吃饭”到“旱涝保收”,从单一灌溉到“水安全﹢产业安全﹢生态安全”协同发展,姚安的每一步跨越,都印证着治水兴水理念的迭代升级。
“目前,姚安县累计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17.09万亩。我们不仅要建好‘物理水网’,更要织密‘数字水网’,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价值,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到2035年,姚安县将全面建立总量控制、水权明晰、权责明确、交易规范、精准调度、高效利用的农业节水增效制度体系,为姚安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水支撑。”姚安县水务局三级主任科员赵家德语气坚定地说。
图/文:周吉才 赵家德 刘姿琳
分享到: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
我要评论
热度排行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