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河北涞源:产业深度融合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时间:2025-07-22 11:59:17 阅读量:198457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本报记者 杨金芳 魏波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战略背景下,产业兴旺是基石,三产融合则是推动产业兴旺的关键路径。近年来,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立足本地独特的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创新,以科技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三产融合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描绘出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崭新画卷。

生态农业:筑牢产业根基

  涞源地处京西太行北端,三山交汇,三水同源,平均海拔858米,年平均气温21℃,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当地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华中科技农业产业园全景

  新歌农业作为涞源县农业科技发展的典型代表,2018年建设华中科技农业产业园时就锚定了“科技+多元”方向,1200亩园区里,文洛式智能温室和采薇园是两大核心。光智能温室就投了6000万,荷兰的环控系统、以色列的种植设备,能把温度、水肥控制到“小数点级别”。法国saopolo串番茄,用进口的印度椰糠基质养着,糖度比普通番茄能高5个点左右,一上市就成了京津冀高端市场的香饽饽。

  新歌农业总经理袁凤刚介绍:“在华中集团的支持下,新歌农业全力构建智能化农业生产体系,园区内,文洛式智能温室、采薇园、樱桃园等核心业态拔地而起,荷兰豪根道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第六代太阳能主动蓄放热系统、以色列节水灌溉技术等前沿科技深度嵌入生产全流程,为果蔬新品种培育、新技术推广搭建起先进平台,带领团队引入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与管理模式,推动华中科技农业产业园从单一种植向多元化农业综合体转型,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农户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公司成功荣获“2025年第一批保定市企业技术中心”称号,标志着其研发实力与技术团队建设实现新突破。

小番茄全自动包装流水线

  据该企业一位技术员介绍:“采薇园430亩地,科技含量藏在细节里。8座温室用了中国农科院第九代技术,太阳能蓄放热系统能抗住-25℃低温,棚内始终保持蔬菜生长的适宜温度,30多种蔬菜全年不断供。”这里还是个“综合体”,50亩露地蔬菜供业主、游客及亲子采摘,280亩果园种着18种果树,中小学生经常来这里搞研学。杏林里散养的3000余只太行柴鸡,鸡蛋供不应求。这模式让采薇园成了省五星级休闲农业园,成了涞源农业的“活名片”。

  华中文洛式智能温室小番茄种植项目是2022年第四季度涞源县重点集中开工项目之一。项目位于保定市涞源县白石山镇,项目占地150余亩,计划建设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其中一期生产面积为15000平方米,投资6000万元,2023年10月份建成投产运营。温室种植品种为串收樱桃小番茄,采用荷兰、以色列等先进农业设备系统和5G智能化农业技术,聘请荷兰农业专家全程技术指导,采取精细化过程管控,让每一串番茄充分享受阳光的沐浴,产出果肉脆爽、颗颗饱满、口感浓郁的高品质番茄。为京津冀区域供应健康、高价值、高品质的绿色果蔬。

法国高蒂小番茄

  智能温室划分为番茄生产区、观光采摘区、仓储包装物流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产品展销活动中心等功能模块。生产区与观光采摘区相互独立、互不干扰,满足番茄生产、观光、科普研学等多种业态需求。促进农业多元化产业链的延伸,也解决了休闲农业旅游受时间、气候制约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打造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的都市型科技农业样板。

  智能温室内定植的番茄为法国高蒂公司的saopolo串番茄品种,采用印度进口的国际知名品牌梵代糠椰糠基质进行无土栽培。这是一个串收、无限生长型的小番茄品种,其生长力旺盛,为保证果实品质,将每串番茄控制在10至12颗果实。通常一株番茄可收240余颗果实(约24串)。植株一茬能够长到10余米左右,有效株高控制在2.5米,犹如一棵番茄树。果实成串采收,裂果比较少,果型漂亮。果实产量高,相比传统方式种植其产量能高出3—4倍,且果个大小均匀,平均单果重13至15克。与普通番茄相比,该串收番茄品种口感清脆,甜酸平衡,风味十足,糖度比普通番茄能高出5度左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是未来串番茄发展的主打品种。

  温室分为5个独立的生产种植区,种植番茄2.4万株,年可产番茄35万斤,可实现销售收入约500万元。温室内集合运用了十余种先进技术系统和设备,配置了屋顶清洗车、内遮阳系统、内保温系统、荷兰栽培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加温系统、湿帘风机系统等等。采用比利时博哈氏生产的屋顶智能清洗机器车,能及时对温室顶部玻璃进行清洗保洁,保障顶部玻璃的高透光率;顶部建有遮阳网,选用瑞典斯文森的遮阳幕布,遮阳率能达到48%,节能率15%。遮阳网下边那一层幕布为瑞典斯文森的保温幕布,保温效果能够提高5度,节能率47%。温室顶部、四周墙面玻璃为超白钢化散射玻璃,玻璃厚度4毫米,散射率50%,透光率91.5%,在避免植物相互挡光提高光合效率的同时,能大幅提高番茄的上色均匀度。另外温室内所使用的植保喷洒车、番茄收获转运车、牵引车、举升-维修升降车等均为比利时博哈氏生产原装进口。插在椰糠基质上的滴箭,是以色列耐特菲姆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末端,该系统在整个国际内的水肥灌溉行业内,都是顶端的技术,它的出水非常均匀,每个滴头能够精准到33毫升/分钟,使每株番茄秧长势一致,同时渗出的水回收到回液罐中,通过设备消毒处理再进行二次使用,大幅提升水肥利用率。并可根据番茄不同生长阶段对水肥的需求,进行自动供水、配肥,做到水肥利用率最大化。环绕温室四周、顶部这些管道、栽培槽上边的这些立管、地面环形管构成了智能温室的立体供暖系统,四周、顶部、底部由于接触外界散热量大,管道中的水为70℃—80℃的高温水,栽培槽上边的立体管为温度在40℃左右的中温水,该系统为燃气锅炉供暖。墙上像纸板一样的物品为水帘,与对面墙上及顶部的风机一起构成了温室通风降温系统,可在夏季时为番茄通风降温避免高温天气对番茄生长的影响,确保安全越夏,涞源由于气候特殊,夏季温度较低加上此套通风降温系统的运用,实现全年连续生产供应。通风降温系统、供暖系统、水肥系统、二氧化碳系统、补光系统等,这些均归豪根道环控系统的统一指挥,环控系统就像人的大脑一样负责统筹协调指挥工作,借助环境监测系统、生长监测系统等,根据番茄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湿度、光照、水、肥、二氧化碳等因素需求。智能化远程控制调节相关系统设备的运营,满足番茄生长对环境的要求。

文洛式智能温室

  正值周末,采薇园的采摘区里热闹非凡,来自北京的游客李女士正带着孩子采摘新鲜的番茄,她笑着说:“这已经是我们第三次来采薇园了,这里的蔬菜和水果都是绿色种植的,吃着特别放心。孩子每次来都特别兴奋,不仅能亲手摘下新鲜的果实,还能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比在书本上学到的生动多了。而且这里的环境特别好,空气清新,远离城市的喧嚣,一家人来这儿放松一下,感觉特别惬意。”旁边一位来自天津的游客王先生也连连点头:“是啊,这里的采摘体验真不错,摘完的果蔬还能直接在园区里的餐厅加工,尝尝自己亲手摘的食材做的菜,味道就是不一样。回去的时候再带点新鲜的蔬菜和柴鸡蛋,给亲戚朋友也尝尝鲜,这趟来得值。”

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

  为了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涞源县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将农业产业链向第二产业延伸。以华中科技农业产业园的串番茄为例,除了新鲜销售外,还推出了NFC鲜榨番茄汁产品。这一深加工产品深受追求健康人士的喜爱,进一步拓宽了产品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

  此外,涞源县的特色农产品,如小米、核桃、木耳等,也通过深加工衍生出了多种特色食品,不仅提高了产品的保存期限,还增加了产品的经济价值。这些深加工企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还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农民增收。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拓展产业新业态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乡村文化,涞源县将农业与旅游、休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华中小镇便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华中小镇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这里有白桦林·温泉谷、鼎泰宫、山月剧场、松风馆等丰富的产品业态,形成了集温泉康养、文化艺术、户外运动、休闲农业、亲子娱乐、酒店餐饮、会议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小镇以“九和”文化为魂,将与天、地、人、宅、山、水、古、今、万物求和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以“境”文化为六重康养境界,构建了独特的文化体系;一年一度的国风文化节更是成为小镇最大的节日IP,目前已连续举办四届,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在华中小镇,游客可以在采薇园体验采摘的乐趣,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可以在白桦林·温泉谷放松身心,享受温泉康养的惬意;还可以在山月剧场欣赏精彩的文化演出,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这种将农业与旅游、文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涞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介绍,涞源将继续深化三产融合发展。在农业方面,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培育更多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进一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拓展深加工领域,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方面,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提升涞源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涞源还将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地参与到三产融合发展中来,共享产业发展成果。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措施,为三产融合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奏响乡村振兴的最强音。

三产融合的成效与展望

  涞源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和乡村旅游,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产业效益,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另一方面,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初审:谷秀燕 责任编辑:芦佳丽 审核:张嘉真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掌上时报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xhtv@163.com

中 国 掌 上 时 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20-2028 by www.zgzss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41973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934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93号


承运单位:讯点(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010-536778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