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

穿越马六甲海峡随想

时间:2025-10-09 19:34:05 阅读量:79982 来源:掌上时报
       掌上时报讯(赵永忠)把京剧和云南民族文化带到国际舞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路  启航
                          
       邮轮从新加坡港缓缓拔锚。船体与海水之间发出一声低沉的叹息,像历史翻书时带起的尘埃。那一刻,我听见郑和船队六百二十年前同样的叹息——木帆换作钢板,桅杆长成楼群,而浪头仍是浪头,仍用古老的语法拍打船舷。我们五十八人,称为"郑和云南老乡文化使者先行官”,却不过是把肉身借给时空的邮差,把现代的心跳寄往明朝的邮筒。
                                                           
夜航  无风

       甲板像一块被宇宙遗忘的浮冰,悄悄漂在赤道。星群倾泻,仿佛有人把银河的抽屉整个倒扣。我们踩着钢板,却像踩着柔软的经卷——每一颗铆钉都是标点,把“人”这个字,钉在“海”与“天”之间。有人沉默,有人拍照,有人把耳机里的摇滚调成静音,只为让星辰的合唱灌满骨缝。那一刻,我明白“伟人”并非具体姓名,而是所有敢于把渺小放在宏大对面,仍敢说“我在”的人。   

                                  
       马六甲的月光,像一枚被海水打磨了六百年的银币,轻轻落在十五万吨的钢铁上。我们五十八颗漂泊的心,被它一次性收买,从此不属于任何陆地。
         
黎明  穿越

       日出把海面熨成一面铜镜,映出五十八张被盐与星光重新雕刻的脸。

       船行海峡窄处,左舷是马来西亚,右舷是印尼,两排忽明忽暗的灯火像被拉长的岁月,在黑暗里握手。船头切开的海水分出两种颜色:一侧太平洋,一侧印度洋。浪涌举起邮轮,像举起一座移动的寺庙,教我们如何同时拜谒两片大洋。我站在船艏,看浪花被朝霞点燃,像无数小火把,为郑和、为所有把命运交给风向的人送行。风把盐粒吹进眼睛,我流泪,却说是浪。
         
心弦   天问    
                                 
       我们在星座大剧院。用歌声踏浪“海上丝绸之路”。用曼舞致敬六百二十年前的船队。大屏幕亮起古地图,航线像一条被反复缝补的伤口,却因此愈发坚韧。六百年前,这条路上没有钢,只有木;没有GPS,只有北斗星的闪烁,他们照样把航行活成了传说。
     
返航  泪花

        下船舷梯时,我回头望:十五万吨的巨物安静如一只熟睡蓝鲸,呼吸里仍有潮汐。它明天将载新一批客人,重复我们刚结束的路线;而我们,将回到高原的天空下,滇池的碧水边,但我知道,有东西不会下船——那是郑和宝船与现代邮轮的叠影,太平洋与印度洋交换的眼色,那群“把航行活成传说”的人。


         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一颗星落在甲板上,我听见自己骨髓里“叮”的一声——有一枚被海水打磨了六百年的银币,终于落入我灵魂的口袋,从此叮当作响。

         回到城市的第一晚,我失眠了,我关掉所有灯,窗外虽没有海,也没有星。我却听见浪声,一下,一下…

       像有人在黑暗里,把六百年的月光,反复拍成永不褪色的银币,和那再也抹不去的记忆。
文稿/侯岷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掌上时报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xhtv@163.com

中 国 掌 上 时 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20-2028 by www.zgzss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41973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934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93号


承运单位:讯点(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010-536778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