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

云南水利系统三轮强台风防御纪实

时间:2025-10-10 10:12:22 阅读量:99894 来源:掌上时报

        掌上时报网讯(赵永忠)2025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桦加沙”“博罗依”“麦德姆”三轮强台风接连扑向云南,路径重叠、暴雨倾盆、洪水肆虐,偏偏又撞上国庆中秋假期,部分区域更要直面“台风+地震”的双重夹击。

       危急关头,云南省水利系统没有丝毫犹豫——闻汛而动,向险而行。他们以精准的研判、科学的调度、高效的处置,在风雨中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汛防线,最终交出“零伤亡、少损失”的硬核答卷,用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量。
   
风雨交织:一场“超常规”的汛情考验

       这三轮台风带来的挑战,远超寻常。四大特点叠加,让防汛压力陡增:

       一是路径高度重叠,风险扎堆。“博罗依”与“麦德姆”的核心影响区,精准锁定文山州、红河州、曲靖市、西双版纳州,灾害风险叠加效应显著,防御难度翻倍。

       二是暴雨强度罕见,全省被“淋透”。9月24日至10月8日,全省3915个雨量监测站中,3882站测出降水,发生率高达99.2%。24小时最大降雨量197毫米,1小时最大79毫米,文山、曲靖等区域累计平均降水超100毫米,雨势之猛,罕见少有。

       三是洪水量级破纪录,江河告急。期间全省18条河流超警戒水位,8条河流超保证水位,文山州9个水文站出现建站以来最大洪水,量级是2024年台风“摩羯”的1.5倍。盘龙河、南利河发布编号洪水,麻栗坡县董湖水文站水位最大超保证水位1.21米,江河“咆哮”着冲向岸边。

       四是洪水历时超长,考验耐力。受三轮台风暴雨叠加效应影响,我省中小河流超警戒水位持续时间创下历史新高。超警河道平均超警时长20.7小时,是多年平均值的6倍。文山州西版河超警更是长达80小时,麻栗坡县盘龙河天保水文站水位短时间内暴涨7.66米,短时间内水位陡涨给防御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雪上加霜的是,汛情还撞上了多重不利因素:全省67%的区域(约25.62万平方千米)土壤早已“喝饱”水,蓄水能力饱和,强降雨一浇,极易引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地质灾害;普洱市景谷县又先后发生4.1级、3.7级地震,“风震叠加”之下,山洪和地质灾害的风险再次升级。
   
闻汛而动:织密一张“立体防御网”

       面对步步紧逼的汛情,云南水利系统迅速行动,从提前部署到精准预警,从力量前置到科学调度,织起一张全方位的防御网。
    提前部署:应急响应“梯次跟进”

       省水利厅紧盯台风动态,建起“台风-响应-调度”的闭环机制:9月24日12时,针对“桦加沙”,对昆明等11个州(市)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9月28日12时,“博罗依”来袭,响应范围调整为文山等9个州(市);10月6日0时,“麦德姆”逼近,响应范围进一步扩大到13个州(市)。
 
       省水文水资源局同步跟上,10月6日0时,组织文山、红河、普洱等6个重点分局启动水文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全体测报人员取消休假、火速返岗,“省级统筹、市级联动、县级落实”的三级响应格局,瞬间形成战斗力。
   
精准研判:会商调度“全程在线”

       从9月24日开始,针对三轮台风,省水利厅累计部署防汛工作18次,开展会商研判17次,调度19个县(市、区)。厅主要负责同志主动对接文山、红河等受影响地区的党政“一把手”,台风期间电话、视频调度不停歇;分管负责同志则通过视频连线,直接“扎”进防汛值班室督导调度,确保指令直达末端。

       省水文局把重点放在文山分局,指导应对超警洪水。每天8时、18时准时加密会商,目标只有一个:“每一次降雨都有预判,每一处风险都有应对”。

    预警叫应:“1262”机制“跑赢洪水”

       全省水利系统严格落实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省水利厅发出山洪风险预警237次(其中红色预警49次)、山洪临近预警406次,推送预警信息21257条,用智能语音“叫应”防汛责任人1824次;省水文局累计发布水情预报预警专报173期,针对8条重点河流发布洪水预警8次。真正实现了“预警走在降雨前,转移走在成灾前”。

力量前置:转移避险“不漏一人”

       为应对夜间强降雨的突发风险,水利部门打出“下沉+前置”组合拳。省水利厅领导不间断调度各级水利部门,紧盯雨水情监测和山洪预警叫应;防汛值班室根据实时监测,人工落实处置146次,涵盖风险预警、预报预警、监测预警等各个环节。

       省水文局抽调2名副总工程师带队,组建2支应急专家组直奔文山州,指导应急测报;文山分局的4支应急监测队伍,直接进驻广南、富宁等重灾区,把ADCP自动流量监测仪、无人机测流模块等先进设备提前架好,就算遇到“断网、断路、断电”的极端情况,监测也绝不中断。

       9月30日,文山州富宁县谷拉乡降雨强度骤增,集镇河道水位3小时内暴涨5米,水文部门第一时间发布2次洪水预警,12:00发布谷拉河立地站洪水预警后,当地乡干部、民警、志愿者迅速行动,118分钟内,1600余名群众和师生全部安全转移。75分钟后,8000立方米的泥石流涌入校园时,教室里早已空无一人——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他们赢了。
 
 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化身盾牌”

       面对超警河流,省水利厅在水文部门的技术支撑下,打出“预泄腾库+精细调度”的组合拳。提前2天,建议文山州暮底河、德厚水库预泄腾库3300万立方米,强降雨来临时,水库拦蓄洪水,使文山市主城区盘龙河水位降低2米;提前3天,建议麻栗坡县马鹿塘电站预泄腾库6000万立方米,通过盘龙河流域水利工程联合调度,有效将文山州麻栗坡县天保口岸段盘龙河水位降低3米;通过科学调度,提前预留库容做好防汛准备,确保整个台风期间主要江河行洪安全,将河流洪水有效控制在安全行洪范围内,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隐患排查:灾险跟踪“不留死角”

       国庆中秋假期里,省水利厅防汛值班没有丝毫松懈:累计抽查16个州(市)的110个县级水利部门值班值守657次,确保每个岗在都有人值守;随机抽查79个县(市、区)的138座水库“三个责任人”履职情况,重点盯防中小水库、病险水库这些“薄弱环节”。

       普洱、楚雄等地发生地震后,水利部门第一时间组织排查震区水利工程,先后处理1起灾情报告、4起震后排查报告。最终,所有受影响的水利工程均正常运行,没有因地震引发次生洪涝灾害,守住了“灾后无灾”的底线。
   
风雨过后:见担当更见长效


截至10月8日,三轮台风的“洗礼”过后,云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无人员伤亡、水利工程运行安全。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云南水利系统“上下一盘棋”的协同作战:基层防洪意识显著提升,“叫应-转移-反馈”的闭环机制愈发成熟,干部下沉、力量前置成了防汛常态;水文监测的“耳目”作用充分凸显,每一组精准的数据,都为决策提供了关键支撑;水利工程调度科学高效,在与洪水的较量中,最大限度发挥了防洪减灾的效益。
来源:云南省水利厅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掌上时报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xhtv@163.com

中 国 掌 上 时 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20-2028 by www.zgzss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41973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934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93号


承运单位:讯点(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010-536778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