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乡土,教育筑根基——苏文专访乡村教育守望者蒋庆军
“乡村教育的生命力,在于用书香唤醒乡土情怀,用文化滋养成长力量。”近日,书香·中国“新时代杰出人物”推选活动组委会主任苏文走进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学区中心学校,专访深耕乡村教育一线21年的党总支书记蒋庆军。

在充满田园气息与墨香底蕴的校园里,二人围绕乡村书香校园建设、教育均衡发展、育人初心传承等议题深入对话,探寻新时代乡村教育的突围之路与书香育人的实践密码。苏文主任开篇点明专访初衷:“书香中国推选活动的核心,是发掘那些扎根基层、以文化人,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使命的奋斗者。

”他坦言,蒋庆军书记21年如一日坚守乡村教育阵地,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学区领航人,始终以“让乡村孩子享有优质教育”为初心,将书香文化融入乡村教育的血脉,用教育实绩改写乡村学子的成长轨迹,这份坚守与担当,正是“新时代杰出人物”所倡导的精神内核,值得被更多人看见与致敬。谈及与乡村教育的不解之缘,蒋庆军的目光满是深情。“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深知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也明白教育是改变乡村命运的关键。

”21年前,他怀揣着对教育的赤诚踏上讲台,从语文教学到学校管理,从课堂深耕到学区统筹,始终扎根赵桥这片乡土。在他看来,乡村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搭建文化桥梁——让孩子们通过阅读看见更广阔的世界,同时读懂乡土的文化底蕴,培养“扎根乡土、心怀远方”的成长底色。“您如何结合乡村实际,打造独具特色的书香校园?”苏文的提问直指乡村教育的核心痛点与突破方向。蒋庆军笑着回应:“乡村书香建设,既要补齐硬件短板,更要找准乡土特色,让阅读真正走进孩子心里。”他以赵桥学区的实践为例,面对乡村学校阅读资源匮乏的困境,他牵头推动“书香校园升级工程”:统筹学区资源建设标准化图书室,配齐涵盖国学经典、乡土文化、科普知识等类别的书籍,确保每个孩子都有书读、读好书;创新推行“班级图书角+校园读书廊+家庭读书角”三级阅读阵地,让书香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延伸至每个家庭;结合乡村学情设计阅读活动,从“晨读经典”“午间共读”的日常浸润,到“乡土读书节”“农家书屋研学”的特色实践,让阅读与乡村生活深度融合,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当话题谈及“书香赋能乡村教育均衡”,蒋庆军分享了深刻的教育实践。“乡村教育的均衡,不仅是硬件的均等,更是文化滋养的公平。”他深知,乡村孩子的成长需要更厚重的文化支撑,因此在书香育人中格外注重“乡土元素”的融入:组织教师编写《谯城乡土文化读本》,将亳州药都文化、谯城民俗风情、赵桥乡村故事纳入阅读内容,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读懂家乡、热爱乡土;开展“书香润乡土”主题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乡村史馆,将书本知识与乡村实践结合,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与实践精神;针对留守儿童群体,发起“书香陪伴成长”公益行动,组织教师志愿者开展一对一阅读辅导,用书香填补亲情陪伴的空缺,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文化滋养中健康成长。苏文不禁感慨:“您不仅让书香滋养学生,更以书香凝聚教师队伍,夯实乡村教育的根基。”蒋庆军对此深表认同,他谈到,乡村教师是书香育人的核心力量,因此始终将教师专业成长与书香建设深度绑定:推行“教师共读计划”,定期组织学区教师开展读书分享、教研研讨,以阅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文化底蕴;搭建“书香教研平台”,鼓励教师将阅读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开发特色阅读课程,形成“以读促教、以教带读”的良性生态;设立“书香教师”评选机制,树立榜样标杆,激发全体教师参与书香建设的积极性。正是这份全员参与的书香氛围,让赵桥学区中心学校先后荣获“亳州市书香校园”“谯城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成为乡村书香教育的示范标杆。谈及乡村教育的未来,蒋庆军的眼中满是坚定:“坚守乡村教育,就是坚守希望。只要能让乡村孩子多一份阅读的快乐、多一份成长的力量,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如今,他仍坚持每天走进校园阅读角,与孩子们一同沉浸书海;持续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通过“亲子共读会”“乡村书香论坛”等活动,让书香走出校园、浸润乡村;积极对接外部资源,为乡村学校引入优质阅读资源,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他看来,乡村教育的美好未来,就藏在孩子们捧着书本的笑容里,藏在书香浸润的乡土大地上。专访尾声,苏文动情地说:“蒋庆军书记用21年的坚守,让书香成为乡村教育的底色,用教育初心点亮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这种扎根乡土、深耕教育的精神,正是新时代乡村教育最宝贵的财富。”蒋庆军则谦逊表示,自己只是万千乡村教育守望者中的一员,希望通过书香中国的平台,让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支持乡村书香建设,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在书香滋养下,绽放属于自己的人生光彩。书香润乡土,初心筑教育。蒋庆军书记用21年的赤诚与坚守,将乡村校园打造成书香浸润的成长乐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乡村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正如书香·中国“新时代杰出人物”推选活动的使命,正是要发掘更多这样的乡村教育追光者,让书香之风吹遍乡村校园的每个角落,让文化的力量滋养乡土、点亮希望,为新时代乡村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
-
无相关信息
热度排行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