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行处皆春色——记徐州“最美志愿者”王云芳的公益人生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芳香;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荫凉。”这是近70岁的共产党员王云芳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徐州供电公司的退休护师,她拄着拐杖走过的公益之路,早已在彭城大地播撒下爱的种子——从照顾孤寡老人到帮扶残疾人,从疫情一线的守护者到社区里的“及时雨”,这位四级伤残的“憨大姐”用行动诠释着“生命因奉献而滚烫”。

一、一跤摔出“公益心”:伤残身躯撑起大爱晴空
2013年的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改变了王云芳的人生轨迹。为帮邻居抢收晾晒的被子,她不慎从高处摔落,导致腰椎严重受损,手术后落下四级伤残,从此与拐杖为伴。住院1个多月花75000元给报6万元,她却从未向邻居提过一句赔偿。“人家也不是故意的,我自己能扛就扛。”这份“憨气”,正是她公益之路的起点。
伤愈后,王云芳反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志愿服务:
照顾“特殊家人”:她长期照料5位孤寡老人,其中包括许世友警卫员、复员军人沈计叶夫妇。沈计叶的夫人半身不遂,王云芳每周拄着拐杖往返20多公里,帮老人洗衣、洗澡、买生活用品,甚至住院时通宵陪护。老人常哭着说:“好妹妹,你自己都残疾了,还这么帮我……”
帮扶残疾战友:她多次到幸福养老院看望残疾退伍军人,送去慰问金和物资,还到周长芝养老院为抗战老兵赵溢萍等老人定期送去食品和药品,累计花费超万元。

二、“急救员”与“暖心人”:社区里的“流动灯塔”
在徐州市泉山区永安街道振兴工程小区,王云芳的身影无处不在。她的拐杖不仅是行走的支撑,更是“爱心信号杆”——
紧急救援显担当:2012年夏天,她在农工商超市附近听到呼救,奔跑着帮走失的一岁男童找到母亲,对方下跪感谢时,她扶起母子俩悄悄离开;2013年,山东小伙骑电动车撞倒80多岁老人,围观者议论纷纷,她当即拨打120,垫付急救费和检查费,直到双方家属赶到才默默离开。
化解矛盾“和事佬”:菜市场里,她曾买下被顾客拔掉叶子的胡萝卜,平息摊主与顾客的争执;看到小狗弄脏蔬菜引发纠纷,她自掏腰包买下受损蔬菜,转头送给拾菜喂鸡的老太太。“退一步海阔天空,钱能解决的事都不是大事。”她总这样说。

三、“特殊党费”与“抗疫逆行”:用行动书写信仰
王云芳的公益之路,始终闪耀着信仰的光芒:
红色传承在路上:2017年冬天,她接到山东枣庄小学的求助电话,次日便带着5000元现金和团队成员,送去衣物、食品和学习用品;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她向党组织缴纳1万元“特殊党费”,获评“优秀共产党员”;她还多次看望“时代楷模”庄印芳、抗战老兵等模范人物,用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疫情面前“排头兵”:2020年疫情暴发,她第一时间向社区捐款1000元,为一线志愿者购买口罩、食品和御寒衣物。拖着伤残的身体,她坚持在小区门口值守,测体温、查健康码,一站就是4个小时,“我是护士,这点苦算什么!”
2025年8月30日上午,又去看望徐州市贾汪区大泉街道崮岘村的“好媳妇”钱丽荣,送去近千元慰问金。



四、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爱心火炬永不熄灭
如今,王云芳带动身边20多人组成“云芳爱心团队”,定期开展活动:母亲节去养老院慰问抗战老兵,为他们理发、表演节目;春节前给困难家庭送米油,陪孤寡老人吃团圆饭;她还资助3名留守儿童,承诺供他们读完大学。“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大家一起做,就能帮更多人。”
当被问起为何如此“傻气”,王云芳笑着晃了晃拐杖:“你看这拐杖,拄着它走不快,但每一步都走得踏实。人活着,不就是要给别人留点啥吗?”夕阳下,她的身影被拉得很长,拐杖点地的“笃笃”声,仿佛是爱心的节拍,在彭城大地上久久回响。
-
无相关信息
热度排行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