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

千里寻初心 拥军一路行

时间:2025-10-04 17:40:52 阅读量:0 来源:

九月下旬,秋高气爽,风拂过河西走廊的戈壁,也捎来辽东大地的邀约。张掖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会长刘海东,带着西北军民的赤诚,踏上了被誉为“雷锋精神发祥地”的热土,专程赴抚顺参加《雷锋》杂志创刊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这一路,跨越千里山河,既是向雷锋精神的致敬之旅,更是一场追寻拥军初心、汲取精神力量,推动新时代社会化拥军与雷锋精神深度融合的思想远征。

 

image.png

 

赴约雷锋城:在精神高地,递出河西“拥军答卷”

      作为全国社会化双拥工作的先进代表,刘海东受邀出席以“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座谈会。活动现场,灯光映着一张张滚烫的脸庞,来自全国各地的“雷锋传人”齐聚一堂,话语间满是对精神传承的执着,探讨里藏着对实践落地的思考,热烈的氛围让千里奔波的疲惫瞬间消散。

 
image.pngimage.png
 

     此次出行,刘海东随身携带着一本特殊的“行李”——张掖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工作画册。它不是精致的宣传品,而是十年来促进会深耕拥军事业的“答卷”,每一页都写满了西北人的深情。画册里,有抗美援朝老兵搬进“建军烈属荣养基地”新居时,眼角舒展不开的笑意;有工作人员驱车穿越戈壁沙漠,为偏远地区烈士遗孤送去资助款的坚毅身影;有荣养基地里窗明几净的院落、叠得整齐的被褥,还有老兵们握着志愿者的手,念叨“不被忘了”的感动瞬间。

 

   “这些从不是‘成绩’,是我们该扛的责任,是刻在心里的信仰,更是对英雄最朴素的回应。《雷锋》杂志社社长陶克将军的接见与鼓励,更让这份坚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认可,也让刘海东对后续工作充满了信心。

 

image.png

 

与“活雷锋”对话:于历史深处,读懂精神真谛

    在抚顺的日子里,刘海东还有一场特殊的“相逢”——与“当代活雷锋”庄仕华、郭明义围坐在一起,从志愿服务聊到拥军实践,从个人坚守谈到群体行动,三位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岗位的“追锋人”,思想碰撞间渐渐达成共识:雷锋精神从不是挂在墙上的抽象符号,而是融入日常的具体行动;它从不是停留在过去的记忆,而是藏在每一个“当下”的善举里,是为老兵多添一床棉被,是给烈属多道一声问候,是在需要时伸出的一双手。

 
image.png
 
 

     思想的交流,随着实地观摩更加深沉。走进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抚顺战犯管理所。昏暗的展柜里,锈迹斑斑的实物静静陈列;无声的影像中,历史的印记清晰可见。站在这片曾历经苦难的土地上,刘海东久久沉默,心中对“和平来之不易,精神更需传承”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分量——拥军,不仅是对英雄的感恩与善待,更是对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守护,是每一代人都不能卸下的责任。

 

见雷锋战友:接跨越时空嘱托,守拥军不变初心

      此行最令人动容的一幕,发生在85岁高龄的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家中。推开房门,墙上“一生一世学雷锋”的家训格外醒目,如同一份无声的承诺,刻在这个家庭的血脉里。乔安山老人坐在藤椅上,虽已满头银发,目光却依旧清亮有神。当他看到刘海东胸前那枚闪着光的拥军徽章时,眼中突然泛起了光亮,伸手轻轻触碰,仿佛透过这枚小小的徽章,看到了无数在拥军路上坚守的身影,也看到了雷锋精神从未褪色的模样。

 

image.png

 

     “我和雷锋班长当年同吃、同住、同出车,他总跟我说,做好事要像螺丝钉一样,扎实牢靠,钉在哪里,就要在哪里发光发热,不能怕苦,更不能怕累。”老人缓缓翻开记忆的书页,声音里满是对战友的怀念,那些与雷锋并肩的日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字字句句都透着“奉献”的真谛。刘海东肃然起敬,俯身认真倾听,随后轻声分享张掖的拥军故事:“乔老,我们在张掖建荣养基地的时候,常常给团队成员讲您和雷锋班长的故事。我们总说,雷锋从不在远方,他就在我们为老兵端的一碗热饭里,就在为烈属盖的一间暖房里,就在每一件我们能做的小事里。”

 

image.png

 

     临别之际,乔安山老人让孙女乔婷娇取出一本亲笔签名的《雷锋日记》,双手捧着,郑重地递到刘海东手中。刘海东立刻双手接过,指尖触碰着泛黄的书页,凝视着扉页上“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遒劲大字,仿佛接过了一份跨越时空的嘱托。“乔老放心,我们一定会把雷锋精神传下去,把拥军的事做扎实,不辜负您的期望!”他的承诺,在小小的房间里回荡,也刻进了心底。

 
 

精神的回响:从抚顺到张掖,让雷锋精神落地生根

       离开抚顺时,秋风渐凉,但刘海东的心中却满是暖意与力量。他知道,此次抚顺之行,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不仅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取经”,为了把雷锋精神的火种带回张掖,让它在西北的戈壁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谈及未来的规划,刘海东思路清晰:张掖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学雷锋+双拥”融合创新。要打造“雷锋式拥军团队”,让“人人可学雷锋,事事可践初心”成为共识;要设立“雷锋精神宣讲角”,邀请老兵、模范走进校园、走进社区,把精神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要深化“替烈士尽孝”行动,把“荣养计划”延伸到更多偏远地区,让每一位老兵都能安享晚年;还要推动“家庭雷锋班”模式,鼓励三代同堂学雷锋,让雷锋精神在代代相传中永葆活力。

 

千里寻初心,一路皆是光

      从河西走廊的张掖,到辽东大地的抚顺,跨越的是数千里的地理距离,连接的却是一脉相承的精神血脉。刘海东的“千里寻初心”,是一个人的朝圣,更是一群人的坚守——他带着拥军的初心出发,带着雷锋精神的力量归来,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

 

       抚顺雷锋纪念馆里,那句镌刻在墙上的箴言,或许正是对这场行程最好的注解:“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无论是东北雪原上的默默坚守,还是西北戈壁上的无私付出,只要心中装着初心,脚下踏着行动,雷锋精神就永远不会褪色,拥军情怀就永远不会冷却。

 

    而今,从抚顺带回的那束“精神之光”,已从张掖出发,照亮着更多拥军者的路,温暖着更多英雄与家属的心。这束光,终将跨越山河,穿过戈壁,照亮更广阔的天地,也让“千里寻初心,拥军一路行”的故事,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作者:周天瑞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掌上时报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xhtv@163.com

中 国 掌 上 时 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20-2028 by www.zgzss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41973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934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93号


承运单位:讯点(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010-536778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