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陈吕荣:“友谊”手套的国防之光

“胸怀祖国,实现人生价值;放眼世界,开拓友谊伟业。”2025年5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世界领袖可持续环球行——全球经贸展望交流会”上,作为“十大品牌推荐”代表之一,友谊国际集团董事长陈吕荣在发言中对其事业做了如是概括与展望。这句话浓缩了他一成不变的爱党拥军热忱,承载着他作为企业家30余年坚定追梦的奋斗历程,折射出中华大地万千杰出弄潮儿的家国情怀与时代使命。
一个转折开辟一片爱国拥军新天地
当国旗护卫队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三军仪仗队在国门前巍然挺立,当“东极哨所”在风雪中坚守战位,战士们手上那一副副雪白的手套因洁净而醒目,因服帖而浑然成为军队仪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殊不知,在白手套的细节里,藏着企业家陈吕荣的梦想与追求。
1992年的一天,身为公职人员的陈吕荣首次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站在第一排,细心的他发现了一个细节——国旗护卫队官兵的手套有些不合手以至于甩旗动作不舒展。他被这不经意而又短暂的一幕深深地触动了,突然萌生一个念头:“不能让一副小小的手套影响部队形象,我要为国旗护卫队官兵造出优质手套!”
回到家乡后不久,陈吕荣毅然放弃了“铁饭碗”,携妻子曹小凤创办了江苏省扬中县友谊针织手套厂。两年后,经过多轮设计并反复实验、修改,陈吕荣带着第一批为国旗护卫队量身定制的200多副礼仪手套赶赴北京,郑重交予国旗护卫队。从此后,陈吕荣这双“友谊之手”细心呵护着拥军报国的初心,持续为部队提供高品质的绣有和平鸽的友谊牌手套,迄今累计赠送超过60万副,价值超千万元。
多年来,友谊牌手套不仅荣获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专用礼仪手套”的授权,见证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要活动的举行,还多次“走”进阅兵式,为国庆60周年、国庆70周年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受阅官兵所佩戴,成为名副其实的“拥军”品牌。
一双手套链接同一颗“中国心”
军民一家,鱼水情深。
2010年,陈吕荣耗资近400万元建设全国首家民企“友谊国际双拥工作站”,并亲自担任“红色讲解员”,让爱国拥军的火种持续燎原。“友谊国际双拥工作站”落成之日,三军仪仗队与国旗护卫队亲临升旗,五星红旗下他热泪盈眶。
2010年7月28日,“友谊国际双拥工作站”成立,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亲临祝贺,在友谊国际集团广场举行神圣而庄严的升旗仪式
2020年,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陈吕荣迅速投资近2000万元兴建标准厂房,购买了国内最先进的大型口罩熔喷布制造设备,为抗疫贡献力量。同时,集团还积极参与江苏镇江市向湖北抗疫一线官兵增援生活保障物资的活动,两天内赶制出1万多双防护抗菌功能袜。
在祖国最东端的黑瞎子岛,“东极哨所”的官兵冬季要在零下40℃的环境下脱下手套或戴白色礼仪手套升国旗。得知此情况后,陈吕荣赶在2022年春节前,向“东极哨所”的子弟兵寄去了集团特制的加装双排扣并作加厚处理的保暖礼仪手套及其他日用品。特制款礼仪手套的到来,令战士们在冬日升旗时双手不再受寒,动作也更加有力。
2017年元旦,陈吕荣董事长慰问“东极哨所”官兵,表达了企业对国门卫士的敬意
企业在陈吕荣的引领下,从一家针织手套厂发展成为友谊国际集团,产品从单一走向多元,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品牌创造”的蝶变,获得“江苏省双拥示范基地”“全国纺织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基地”“一带一路最具投资价值企业”等荣誉称号。
陈吕荣这名老党员也被评为“江苏省双拥先进个人”“全国爱国拥军企业家”“第8届全球华人影响力人物之爱国拥军特别贡献奖”等,当选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手,两度入围《中国双拥》年度人物。
陈吕荣当选中国爱国拥军促进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图为陈吕荣与时任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常正国握手并接过授牌
陈吕荣悉心珍藏着两份特殊的国旗“礼物”:一面是由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赠送的2004年7月1日当天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祖国第一旗,另一面是“东极哨所”战士们2021年7月1日升起的国旗。因手套而织就的温暖,跨越山河双向奔赴,华夏儿女同一颗“中国心”。2015年,陈吕荣将大学刚毕业的儿子陈龙送入军营,血脉中的家国情怀以更有力的方式得以延续和表达。“爱国拥军,传播友谊”的使命将在代际接力中行稳致远,历久弥新。
-
无相关信息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