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爱中医,成为民间抗艾研究第一人
张景良 摄影 今年55岁的尚玉宝是位中医爱好者,工作后进修医学,成为一名药剂师。10多年前,尚玉宝又爱上烹饪,将中医和烹饪结合起来,成为中国食疗研究理事会员。今年6月份,他凭借“藏香红花双酒羹”,成为我市第一位获得“中”字头的药膳大师,前几天才拿到相关证书和奖杯。
尚玉宝的爷爷是马坡一位老中医,他从小就耳濡目染,跟爷爷学背《汤头歌诀》,认识很多中药材。在铁路中学毕业后尚玉宝参加了工作,但因为放不下中医梦,他又到上海中西医学院进修,1986年毕业后转到市某医学研究所的医疗门诊当药剂师。
1987年,年轻的尚玉宝敏感地发现在西方蔓延的“新型瘟疫”艾滋病正悄悄侵染我国,于是向主管部门建议在全国范围内防治艾滋病。当时,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确定“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在国内还是一个令人陌生的新鲜事物,所以尚玉宝成为国内最早呼吁抗艾的人。
1988年5月,尚玉宝开始了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他参考了大量中西医有关抗病毒的资料,自己购买实验材料和实验用小白鼠,在工作之余进行相关研究。1993年研究出成果《复合药物抗艾滋病毒》,并联系上美国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但由于得不到国内有关科研单位的重视与合作,后来无奈把研究搁浅。
此后,尚玉宝又将精力用在发明上,1998年发明“公路护栏净化器”,获得巴拿马环保奖;“酒瓶套装两用”“百折保健眼镜”“不溢锅”“公路护杆喷水器”等获得设计奖。他还发明“戒毒茶”、“牙疼速立康宁”,让很多人受益。
云南进修10年,学到很多烹饪养生精华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尚玉宝又爱上了烹饪,并到原黄河烹饪学校进修,毕业后从事餐饮行业的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尚玉宝不仅追求烹饪技艺的完美,还将所学的中医知识融进烹饪中来。
2003年,他到中科院西双版纳药用植物研究所进修,此后在当地待了将近10年,虚心向同行及当地人请教。云南的饮食有着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美食圣地,西双版纳的居民以傣族为主,傣味菜在云南菜系中独享盛誉,以糯米、酸味及烘烤肉类、水产食品为主,多用野生栽培植物做香料,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和保健功效。
尚玉宝从当地引进了很多菜的做法,譬如糟辣子酸笋鱼,用当地的酸笋入菜,酸辣可口,引人食欲。用当地野山椒做的“一鱼吃五省”红烧鱼块,此菜有云南的酸,贵州的辣,四川的麻,湖南的臭,还有浙江的火腿清香,真正能吃到5个省市的味道。
2008年中山饭店举办迎奥运西双版纳傣家美食节,尚玉宝和我市烹饪界前辈,拿出30多道大菜、硬菜,受到各界人士的赞誉。像菠萝蜜手抓饭、鱼米子香、撒伲族臭乳鱼、炸蜂蛹、孔雀蛋妙尖椒、树蕃茄酸菜鱼……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尚玉宝常去当地傣族、布朗族、哈伲族和爱伲族人家作客,他们招待客人必有一道配刺五加的家常菜“剁生”,当地人称为“鸡脚菜”,如果不配刺五加就会闹肚子,胃痛腹泻。出于职业好奇,尚玉宝对神奇的刺五加进行了查阅,《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都将它列为中药上品,特种药食两用食品。尚玉宝根据中药方君臣佐使配伍,以当地胜产铁皮石斛为臣药,再配伍几味参科中药,研制出“铁皮五参茶”,是养生的上品。
凭借“藏香红花双酒羹”获评药膳大师
藏红花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但气味和口感较差,但一个偶然的机会,尚玉宝将它研究并做到养生菜谱里。
1995年,尚玉宝在中医院后门看到有家药膳养生馆,就前去品尝药膳汤,谁知口感不是苦就是酸。他在养生馆里无意中看见红花这一味中药,捏一点闻闻尝尝,感觉气味腥臭,口感微苦,但色泽很好看,呈现桔红淡黄色,醒目夺眼,看了很有食欲。经过数月研发,尚玉宝将红花入膳炮制成功。红花首先要经过泡制,用黄酒白芷喷洒数次,再经九蒸九晒制作而成。因黄酒含有21种氨基酸,而且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白芷具有去腥除臭作用,气味芳香。再经数次窨晒和油焖精炼,使红花充分发挥药效,特别是焖炼的油温掌控火候,稍有不慎前功尽弃。尚玉宝说,在研制过程中,他就浪费了数千元的红花原料。
2014年,江苏省第18届省运会在徐州、淮安举办,尚玉宝在徐州奥体主厨,他研发了“红花香菇牛肉羹”,其中红花活血化瘀,香菇味美补钙,牛肉补气,这道羹获得大家的好评。
2016年,尚玉宝参加我市举办的寻找民间厨神争霸赛,凭借“藏香红花双酒羹”在30进6突围赛中荣获第五名,在决赛中获得第二名。今年6月份,他带着这道养生羹参加在泰安举办的国际烹饪技术交流大赛暨“一带一路”文化美食节,获得中华药膳大师称号,也成为我市第一位获得“中”字头的药膳大师。
目前,尚玉宝正在研究彭祖养生药膳菜系,已经开发出数十种养生药膳。有“彭祖玄驹菜”:“张仲景六味地黄煲”、“倒马井云龙鱼”、“老味灌汤素鸡”、“一煲食天下”等。发扬彭祖养生烹饪技艺,宣传汉文化。
-
无相关信息
热度排行
推荐